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是44,课内实验学时是20。
★课程的定位与内容
(1)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
(3)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装机步骤,掌握微机主机和内存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微机外存基本功能,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4)输入/出设备基本功能,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5)掌握微机组装与CMOS设置,掌握微机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掌握微机维护维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动手、爱动手的实践能力,提高独立维护和维修计算机的能力 。
(6)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
(1)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IT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为主体,兼顾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由计算机硬件的识别、选购、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计算机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组成。
(3)课程突出模块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了11个教学模块,按照“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
(4)课程面向课堂教学全过程设置教学环节,每个模块包括9个教学环节:知识技能目标、操作任务描述、预备知识、操作实践、课堂实践、疑难解析、课外拓展实践、小结、思考与习题。将讲解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体系。
课程知识模块顺序和具体对应学时如下:
第1章 确定配置及选购配件
1.1 确定计算机配置
1.2 选购计算机配件
1.3 主流配置方案分析
第2章 组装计算机
2.1 装机前的准备
2.2 组装计算机配件
2.3 检查测试
第3章 BIOS设置
3.1 了解 BIOS 设置及进入方法
3.2 掌握 BIOS 的常用设置方法
3.3 掌握 BIOS 的高级设置方法
第4章 构建软件系统
4.1 安装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4.2 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4.3 安装与卸载常用软件
第5章 常用外设的选购与安装
5.1 选购计算机外设
5.2 安装外设驱动程序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优化
6.1 测试系统性能
6.2 用 EVEREST 对整机性能进行测试
6.3 用 3DMark 对显卡性能进行测试
6.4 优化计算机系统
6.5 实用系统自带功能和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
第7章 计算机系统维护
7.1 计算机软件维护
7.2 计算机硬件维护
第8章 数据的恢复
8.1恢复被破坏的文件
8.2恢复被删除的数据
8.3使用 FinalData 恢复数据
8.4使用 EasyRecovery 恢复数据
第9章 常见软件故障的诊断及排除
9.1常见系统软件的故障诊断及排除
9.2常见应用软件的故障诊断及排除
第10章 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及排除
10.1 机箱内部配件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0.2 常见机箱外部配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