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学内容>>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应用教程》是我校计算机系科学与技术系的必修基础课程。这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1.2 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中,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课程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计算机,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学习和工作,所以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程是以当前主流配置的计算机作为讲解对象,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主流配件的选购、组装、维护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职业能力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装机步骤

.掌握微机主机和内存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微机外存基本功能,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输入/出设备基本功能,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微机组装与CMOS设置,掌握微机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掌握微机维护维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动手、爱动手的实践能力,提高独立维护和维修计算机的能力

2.2 技能目标

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2.3 情感目标

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具有较强的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施建议

3.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2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 以现代教育模式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4、注重与时代的接轨

改变以学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协作为教育目标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本

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应该通过专门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课程实施中,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控制,以过程对质量提供保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也要改变传统的以终结考试为主的做法,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试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与鉴定。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给学生创造优雅、直观的教学环境,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训室和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考勤、上课遵守纪律、课堂提问、学生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综合实训占20%,实训报成绩占20%,最后的期末考试占50%。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4  资源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